今天是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行走的盟史课

今天是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行走的盟史课】历任主席 | 杨明轩

发布日期:2025-06-12 10:40:44

点此听:历任主席-杨明轩

杨明轩(1891-1967), 原名荃骏。陕西人。

1913年留学日本,1914年回国。

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陕西第一师范学校任教。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

1923年赴上海大学任教兼附中部主任。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国民党西北政治分会委员和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长。

1928年被捕入狱。出狱后在西安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1937年任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主席。同年赴欧洲考察教育并代表中国学生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学联年会,年底回国后在西安从事抗日民主运动。

1942年起与杜斌丞共组民盟西北地区机构。

1946年任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组织部部长。

1948年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光明日报社社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主席等职。

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毛泽东高度评价他和魏野畴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新思想启蒙运动中,“最先进最英勇的战士和骑手”“陕西青年的伟大导师”

杨明轩自幼受前辈革命事迹熏陶,1908年参加了“蒲案”斗争,投身反对清政府的群众运动。后从阅读《新青年》等刊物中受到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参加了五四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明轩又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民主运动杰出的活动家杜斌丞同志一起,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晚上,他主持有30多个抗日救国团体代表参加的紧急会议,拥护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爱国行动和八项救国主张。1936年12月16日,在西安各界举行的群众大会上,他以大会主席身份发表讲话,痛斥蒋介石媚敌投降行为,并号召各界人士联合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其后,他与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多次会晤,接受了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主张,并积极同各方面进行宣传和解释。

为继续发展抗日救国力量,在他倡导下,成立了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他当选为执委会主席。救国大同盟的活动使国民党反动势力大为恼火,免除了杨明轩的一切职务,并让他赴欧洲考察教育。他在国外继续对华侨、留学生和国际友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7年底杨明轩回国,继续坚持西北地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在整个西北地区抗日民主运动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长期战斗在敌人控制最严的中心城市之一的西安。1946年7月,西安形势急剧恶化,杨明轩等人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在毛泽东的重视和安排下,他化妆离开西安,前往延安,参加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工作。

1948年2月,杨明轩当选为陕甘宁边区的政府副主席,他广泛联系广大知识分子,在推动爱国民主运动,恢复边区生产,支援前线,以及进行土地改革、培养干部等许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49年5月,西安解放,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9月,他以西北解放区代表身份,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他是中国民主同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他与杜斌丞等发起成立民盟西北总支部筹备委员会。1945年2月,民盟西北总支部在西安秘密成立,他担任组织部长,对组织发展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到1945年底,西北区民盟盟员发展到近千名。

图为1946年12月1日,杨明轩(左一)在延安出席庆祝朱德60寿辰的便宴。正面左起:杨明轩、刘景范、毛泽东、朱德。

1949年5月,民盟西北区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他当选为主任委员,领导临时工作委员会,联络国统区民盟地下工作同志,迎接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54年10月西北大区撤销,在他主持民盟西北地区工作的5年里,围绕民盟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配合当时国民经济恢复、抗美援朝等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5年春,他奉调到民盟中央工作,任专职常务委员。1958年11月,在民盟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1963年12月,在民盟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主席。在他主持民盟中央工作时,国家经济刚刚渡过困难时期,盟员和知识分子思想中存在一些问题。他以一贯稳健持重的思想作风,与盟中央其他领导人和衷共济,协同努力,推动广大盟员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他认真贯彻执行中共的各项政策,协助中共调整党盟关系,积极反映合理的意见和要求,调动了全盟同志的积极性。

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他一生重视教育事业,早在1921年就提出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知识传授与德育应很好结合”“教师应立志为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等等,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西北区文教委员会主任,主持西北地区的文教工作。他认为,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教育兴邦的历史机遇,应把教育当做国家的一件根本大事认真看待,为此,他从实际出发,对旧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为后来西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身为国家领导人之一,却始终保持着普通群众的本色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民革中央原主席、杨明轩的老战友屈武同志曾撰文如是回忆杨明轩——

新中国成立后,明轩同志身居高位,但从不以权谋私。他那如今还健在的一个女儿,一辈子在乡下当农民;他的长子参加革命活动较早,虽有文化基础,但临终还是个一般干部;他在北京期间,不要说身边没有子女,就连结发老伴也长期居住在陕西农村。听老朋友讲,直到他逝世的时候,还盖着那床已经破旧了的被子,穿着那身多少年老穿着的衣服。为他奔丧来京的亲属子女,有穿四个口袋制服的,有穿工作衣的,还有头扎白毛巾一身农民模样的。他一生在银行未存一分钱,在老家未盖一栋房,每月的三百七十元工资,除了拿出五十元交党费,给老伴寄五十元生活费,其余的,大部分花在北京这个“家”的吃用上了。“家”中成员,除了明轩同志自己,不是服务人员,就是警卫战士,他们每人每月交十二元伙食费,不足部分,全由明轩同志补贴。这些开支过后,即便还有少许节余,也是资助了困难户或补贴给亲朋的儿女上学用。明轩同志自己吃饭非常简单,像多数老陕一样,只要有辣椒面条,小米稀饭,热蒸馍夹小菜,也就乐得其味了。但相反,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却关怀备至,如果有谁身体欠佳或生了什么病,他就三番五次催促,不是给打鸡蛋,就是订牛奶。明轩同志就是这样地对待着自己,又是那样地对待着同志!

1908年参加反对清政府的学潮开始,杨明轩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整整奋斗了60年!他的革命精神和光辉榜样,将永远鼓舞我们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打印 关闭